仁而不武,无能达也——郑国七穆的起源以及‘染指’的来历_楚庄王_周王室_楚军

  • 首页
  • 开元怎么下载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开元怎么下载 > 新闻动态 > 仁而不武,无能达也——郑国七穆的起源以及‘染指’的来历_楚庄王_周王室_楚军
    仁而不武,无能达也——郑国七穆的起源以及‘染指’的来历_楚庄王_周王室_楚军
    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0:15    点击次数:123

    周定王元年(公元前606年)春,赵盾成功平定了国内的权力纷争。他利用晋侯晋成公的身份,再次率兵征讨郑国,郑国因背叛盟约而成为目标。赵盾的兵锋迅速推进,直逼郑国的郔地(位于今天的河南郑州北部)。

    这一战役中,楚国并未及时支援郑国,这可能与楚庄王自身面临的内部权力斗争有关,尤其是与若敖氏宗族的较量已步入关键阶段,导致无法抽调兵力援助郑国。郑穆公意识到形势严峻,立即采取妥协策略,主动向晋国请求和约。赵盾趁机停止攻势,派遣大夫士会赴新郑,与郑国重新缔结盟约,将郑国再次纳入晋国的影响范围。

    晋国刚刚结束对郑的战事,赵盾才离开,楚庄王便紧随其后,准备向郑国发动进攻。郑国现已被晋国严密掌控,防线严密,楚军在郑国境内绕行一圈后,发现难以找到突破口,但又不甘心空手而回。经过深思熟虑,楚庄王决定改变目标,借“勤王、讨伐陆浑之戎”之名,带领大军转道前往洛水,最终驻扎在王都雒邑附近的伊川,用军事力量威胁周王室,意图以此示威向晋国表达其“尊王攘夷、卫护王室”的霸主姿态。

    展开剩余76%

    尽管周王室名义上是“天下共主”,但实际上早已衰弱不堪,形同一个象征性的存在。当楚军逼近雒邑时,周定王的恐慌情绪顿时升腾,他立即向各路诸侯发出求援信,请求他们赶紧前来“勤王救驾”。然而,由于楚军已压境,晋国等诸侯的援兵无法及时赶到,周定王只能勉强镇定,派遣王孙满出城“慰劳、安抚”楚军,实则以此为契机探察楚军动向,以便作出应对。

    王孙满到达楚军大营后,要求见楚庄王。两人在会面时,楚庄王除了言辞间的寒暄外,还借机询问周室的“九鼎”情况——九鼎被视为国家社稷的象征,而他对此表现出明显的觊觎之意。这一行为显露了楚庄王企图取代周室、掌控天下的野心。

    王孙满并未被楚庄王的试探言辞所动,他机智地回应道:

    “国家的根基在于德行,而非鼎的本身。若德行光明,哪怕鼎小也是重的;若德业败坏,鼎再大也会轻。上天赐福于明德守礼之人,但这一福报是有期限的。周成王安置九鼎于郏鄏(今雒邑),太史曾占卜,预测周室将传三十代,享国七百年。虽然后来周室的德业衰退,但天命未改,九鼎的轻重不应由您来询问。”

    王孙满这番话表面上是在强调周室的“德业未衰”,实际上也暗示,诸侯们仍然支持周室的礼法体系,任何企图以武力取而代之的行动都将遭到反对。在此情况下,楚庄王想要轻易推翻周室并非易事,晋、秦、齐等强国必定会干预。

    经过这一番劝说,楚庄王意识到周室的传统与礼法依然深得人心,且诸侯们并未完全放弃对周王室的忠诚。他若真的想取代周室,不仅要面对内部的阻力,还可能遭到外部强国的联合打击。因此,楚庄王最终决定撤回兵力,结束了这场具有威胁性的军事行动,周定王和周王室总算躲过了一场危机。

    然而,楚庄王的情绪并未完全平复。在退兵途中,途经郑国时,他由于对郑国的背叛感到愤怒,于是命令楚军搜掠了郑国的郊区。这一行动使得郑国民众再次承受了楚国的怒火。

    楚庄王的搜掠虽然造成了郑国一定的损失,但对郑穆公来说,更为致命的,是他身心的逐渐崩溃。长期在两大强国之间摇摆不定、忍受来自晋楚两国的不断打击,使得郑穆公的身心健康急剧下滑。就在楚庄王撤军后的数月后,郑穆公因健康问题病倒,于新郑宫中去世,结束了他充满波折的四十三年一生。

    郑穆公的病逝,不仅使郑国陷入了新的权力真空,也让郑国的历史再次掀开了新的一章。

    发布于:天津市